一到盛夏,知了的叫声就会不绝于耳,有时真的可以用“震耳欲聋”来形容。这不禁让人很是好奇它们那小小的身躯是如何发出这么大的声音的?有人说它们是靠翅膀摩擦发声,有人说它们是靠腿来摩擦发声,还有人说它们是靠尾巴的震动,但是这些都不对。
知了,也就是蝉,靠的是腹部一个特殊的结构——鼓膜(tymbal)发声的。鼓膜位于蝉身体的两侧,在第一、第二腹节上:
蝉的鼓膜(tymbal)
鼓膜是一个有多条软骨附着的膜状结构,由蝉身体内的细小肌肉控制:
当蝉通过肌肉控制鼓膜绷紧时,鼓膜上的软骨就会依次弯曲,同时发出“咔哒”声:
这个过程用宏观的教具演示起来是这样,非常直观:
当蝉频繁的控制鼓膜收缩和放松时,就发出了蝉鸣声,加上蝉身上的“盖板”以及腹部的空腔等结构的配合,蝉鸣会被放大,最终就成了我们听到的“聒噪”。
蝉的鼓膜震动的情形,图里的蝉在发出短促的蝉鸣
能鸣叫的都是雄蝉,雌蝉不叫,而且雄蝉能发出的声音也不单一,不同的叫声有不同的含义。还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,尽管都是“鸣虫”,蟋蟀、蝈蝈的发声原理可和蝉是不一样的。那么,蟋蟀、蝈蝈是如何发声的呢?
关注潮科学,稍后为大家讲解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