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家族关系中,有两位舅兄,一个是糜竺,他对刘备始终保持着无私的忠诚,无论在何种困境中都未曾背离。在刘备最为贫弱、落魄之时,糜竺不仅倾尽全部家财,更将自己的妹妹——糜夫人嫁给了刘备,以支持他的事业。随着刘备逐步掌控益州,他对糜竺的待遇如同亲信贵宾,给予了丰厚的礼遇和赏赐,无论是何人,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。
另一位舅兄是糜芳,早年他与哥哥糜竺一道追随刘备。曹操曾以高官厚禄招揽这对兄弟,可他们却毅然拒绝。刘备在各地艰难辗转,从徐州一直到邺城、汝南、新野、长坂坡及江夏,糜芳则毫不犹豫地陪伴在侧,承受着种种艰辛。等到刘备顺利占领益州后,糜芳被任命为南郡太守,驻守江陵,协助关羽把守荆州。这一职位极为关键,若非刘备对他深信不疑,也难以获得如此重任。
然而,正是在关羽北伐襄樊的关键时刻,糜芳却选择了叛变,导致关羽后方的大本营遭到敌军的袭击,最终关羽也被东吴俘获,惨遭杀害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糜芳做出如此背叛之举呢?在《三国志》中虽然未详细为糜芳做传,但在糜竺的传记中明确提及了糜芳背叛的原因。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他的动机。
第一,糜芳与关羽在荆州期间的相处并不愉快。身为刘备的小舅子,他获得了南郡太守的职位,但关羽性格傲慢,对他并不以真心待之。而糜芳则感受到关羽对自身的轻视与傲慢,心中愤懑。关羽作为荆州的实际掌控者,而糜芳则为高级军事武官,二人之间的矛盾显然对荆州的防守形成了影响。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,关羽北伐襄樊期间,糜芳负责押运粮草和军资的任务,而未能如预期完成,这让他承受了巨大压力,关羽甚至扬言要回城对他进行追责,使得糜芳内心倍感苦闷。
展开全文
第二,外部形势对糜芳施加了巨大的压力。吕蒙在白衣之下渡江,先行劝降了公安的守将士仁。糜芳凭借南郡坚固的城防,勉强守住了一段时间,但面对关羽的轻视与威胁,士仁的劝说让他心生动摇。最终,糜芳无法抵挡诱惑,只好选择投降以求自保。
第三,糜芳的商人本性使他更重视利益而非义气。即使艰难坚守南郡,在关羽返回后也难逃押运军资失利的罪责,其实即便关羽不召回他,荆州的守备力量也顶不住吕蒙大军的攻击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糜芳做出了自己的选择:与其继续在关羽手下失宠,不如献城投降东吴,在江东谋求一番荣华富贵。
综上所述,糜芳的叛变行为出于自私的考量,最终不仅使关羽遭遇了惨痛的结局,更是让他的哥哥糜竺心如刀割。当糜竺得知弟弟糜芳投降的消息,令关羽毁于一旦,他责无旁贷地向刘备请罪。尽管刘备对糜竺表以慰藉,并继续对他以往的优待,但不久后,糜竺因羞愧而病重去世。糜芳虽逃到了东吴继续担任将军,但却常常遭受虞翻的讽刺与冷落,生活状况并不如意,孙权也只是偶尔带他征战。糜芳对关羽和刘备的背叛,既受到形势的逼迫,也源于他作为商人的重利轻义。在刘备遭遇困境时,糜芳选择了不离不弃,却在决定性时刻为了一己私利背弃了关羽,造成了惨烈的后果。这不仅是刘备选人失误的结果,更是关羽傲慢待人的报应,同时也展现了糜芳重利轻义的本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