朴槿惠回忆牢里的日子:7名狱警24小时看管,吃不饱,半夜被冻醒

但是朴槿惠认为这是一种羞辱。后来,她被转移到一间单人牢房,摄像头虽然被挡住了,但那种被监视的感觉丝毫没有减弱。

七名女狱警轮流值班,时刻通过巡查窗观察她的一举一动。这让她夜不能寐,精神高度紧张。对一个曾是国家元首的人来说,这种失去所有隐私的处境,本身就是一种折磨。

除了精神上的压力,吃的东西也让她备受煎熬。虽然泡菜,年糕是韩国的国民食物,但是在韩国的上层阶级,他们都以吃这种食物为耻。

财阀称年糕和泡菜是没有营养的“庶民食物”“垃圾食品”。从小娇生惯养的朴槿惠,自然也吃不惯这些东西。

因为嫌弃饭菜太咸,她只能把菜在水里涮一遍再吃,大部分时候就只吃点白饭。后来,她干脆放弃了牢饭,靠着别人送进去的五谷粉或者方便面充饥。

这种不规律的饮食,让她的身体迅速垮了下来,体重掉了不少,气色也越来越差。她住的牢房在走廊尽头,一到冬天就四处漏风,屋里跟冰窖一样。

她只能穿着厚厚的绒衣和夹克,脖子上围着毛巾取暖,睡觉时也穿着袜子。即便这样,她还是经常在半夜被冻醒,醒了就再也睡不着,只能坐着等到天亮。

牢房里连张桌子都没有,她就把书堆起来,当成临时的书桌用。身体的衰弱伴随着病痛而来。她本来就有胃病和肾病。

2018年5月,检查发现她的肩部回旋肌腱撕裂,还有关节炎。医生给她打了类固醇,但没什么效果。

她申请暂时出狱动手术,被驳回了。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,她只能忍着。她在书里写,那种疼就像“火烧刀割一样”。

后来出院做了手术,但术后恢复得并不好,因为她每周还要出庭三四次,每次都要坐上十几个小时。

不舒适的坐姿和路上的颠簸,让她的肩膀恢复缓慢,腰痛也越来越严重。那段日子里,她拒绝了所有人的探望,就连家人也不见。阅读和散步,是她打发漫长时间的仅有方式。

朴槿惠书里描写的监狱生活,读来让人心生同情。但拘留所的工作人员,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。

他们觉得很委屈,认为朴槿惠在书中夸大了事实,实际上她得到的照顾已经超出了普通犯人的标准。

工作人员承认,的确有七名狱警24小时轮班监视她。但他们解释说,这不是为了羞辱她,而是因为她的身份太特殊,必须确保她的安全,防止发生任何意外。

这是出于安全责任的考虑,而非恶意。关于居住条件,他们也承认牢房只有10.08平方米。但这已经是单人间待遇,而普通犯人通常是六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。

她的伙食也是拘留所里最好的标准,至于她吃不惯,那是个人口味问题,不能怪监狱。韩国监狱虽然不可能锦衣玉食,但也不可能四处漏风,是有地暖的。

从2019年起,随着她身体变差,监狱方面经常安排她去外面的医院看病。这么一比,朴槿惠的条件确实不算最好,但也绝不是最差的。

至于探视,工作人员说,限制的是那些情绪激动的支持者,家人完全可以来探望,是朴槿惠自己选择不见。

如果我们再看看其他坐过牢的韩国前总统的待遇,情况就更有意思了。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,当年的牢房都有二十一二平米,还带着独立的卫生间和会客室。

她的痛苦,可能更多是心理上的。从青瓦台的女主人,一下子变成阶下囚,这种从云端跌落的巨大落差,带来的精神痛苦,或许远超物质上的艰苦。

出狱后,朴槿惠公开表示,“再也不从政了”,想过平静的晚年生活。然而,她接下来的行动,却让人对她的话产生了怀疑。

出书本身就是一种姿态,一本前总统的回忆录,其影响力不容小觑。她还高调地去祭奠自己的父母,参加投票。

当尹锡悦陷入戒严令风波时,她说“看到尹锡悦总统被关在看守所,心里很沉重”,还呼吁执政党要团结。

这些行为,对于一个曾经的政治核心人物来说,每一步都带着特殊的意味。最说明问题的,是她在自己豪宅里举办的那场宴会。

宴会上,朴槿惠和柳荣夏坐在一起,在注重座次的韩国文化里,这个细节的信号非常明确。

柳荣夏在朴槿惠坐牢的四年九个月里,每周都去看她,两人的关系早已超出了一般的律师和客户。

朴槿惠如今公开扶持他,显然是希望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能通过他延续下去。她嘴上说着“离开”,行动上却从未真正告别。

所以,朴槿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?是书里那个可怜的囚徒,还是现实中那个精明的布局者?或许,这两个都是她。

她的人生,从出生起就和政治紧紧绑在了一起。政治对她来说,可能已经不是一种职业,而是融入血液的一种本能。

即使在她最低谷的时候,她思考问题的方式,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法,依然带着浓厚的政治印记。她说自己想完成那些“在任期间没能完成的事”,希望有人能接手。

这话说得很明白,她人虽然退了,但心还在。

看完她的故事,你觉得,一个像她这样的人,真的能彻底告别过去,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吗?

还是说,她的一生,注定要在这种身不由己的漩涡里,继续走下去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