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来了,该下雨了?

原创 可视化星球 可视化星球

小学语文课上讲:春雨贵如油

是说春天雨水稀少,像油一样珍贵。

不过古诗又云: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

(杜牧《清明》)

所以,春雨究竟是“贵如油”还是“雨纷纷”呢?

01 降水的进退

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,东临太平洋,大部分地区季风气候显著。

中国月降水量分布及其变化 | 制图@王朝阳

由于干冷的冬季风从西北内陆吹向东南沿海,冬季各地普遍降水稀少。只有台湾岛东北等地因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北风影响,降水较多。

到了春季(3~5月),太阳直射点北移,各地气温显著回升;冬季风退缩,夏季风推进。雨水也随之从东南向西北扩张自己的领地。

直到7、8月份,夏季风将雨带推进到长城沿线。但再往前,季风就是强弩之末了。

正所谓
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
(王之涣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)

很快,雨带就迅速撤回,直至南方雨季结束,完成一个轮回。

正是冬夏季风的此消彼长、相互作用控制着中国的干湿冷暖。不同季节、不同地区的降水往往差异十分巨大。

02 各地降水的季节差异

那么,各地降水有什么特点呢?

年降水量及雨季类型 | 制图@王朝阳

北纬25°以南和四川盆地一带为夏半年多雨区。5月前后开始,雨水明显增多,多雨的日子可以一直持续到9月以后。因为四川盆地晴天难得一见,所以有了“蜀犬吠日”。长江中下游及浙江、福建一带为春冬阴雨区。当地每到冬春时节,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,有时也有雪;很多时候即使没有雨雪,天空也是阴阴沉沉。

华北、东北大部分地区为夏雨集中区。这些地方夏季降水往往达到全年的一半,甚至75%以上;而7、8月尤其突出,晴天和暴雨交替出现。

横断山区、秦岭及东北外围山区则为夏秋雨区。相对于夏半年多雨区,春季降水一般较少。

青藏高原东北、中部及南部为夏雨区。这些地方年降水量较少,只是夏天相对较多。

内蒙古高原西部、青藏高原西北及其以北则为全年干旱多晴区。终年降水稀少,多晴天。

03 春雨如油VS春雨纷纷

在万物萌生的春天,降水分成了截然相反的两派。

春季(3~5月)降水量及占全年比例 | 制图@王朝阳

春雨如油的华北从东北到西北,从青藏高原到山东半岛,从华北地区到横断山区腹地,春季(3~5月)降水都不太多,一般不足150mm。占全年比例也往往不到20%,甚至10%。

尤其是大兴安岭-长城-祁连山-冈底斯山以西以北,很多地方都不足50mm,甚至25mm。可能还不到一场普通大雨的量(即24小时降雨24~49.9mm)。

而京津冀腹地存在一个干旱中心,包括河北中部、北京东南部和天津西部。这一区域春季降水总量也不到50mm,占全年比重不过10%。

但“春雨贵如油”的体验可能只适用于华北平原,毕竟降水少只是原因之一。

一是华北平原缺少冰雪融水补给。相对来说,东北纬度高、气温低,大量降水以雪的形式储存下来,开春融化,弥补了春天降水的不足;而西北和青藏高原或海拔高、或靠高山,除了积雪融水外还有冰川融水。

二是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大,且多冬小麦。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,而东北、西北及青藏高原气温更低,播种较晚。

这里的春天常常阳光明媚,一个月降水日数(以≥0.1mm降水计)往往不到6天。如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等等。

经历了漫长的寒冬之后,人们可以外出尽情享受阳光。但干燥的空气、偶尔出现的沙尘及漫天飞舞的杨絮和柳絮却不是那么好受。

春雨是如此难得。

主要城市月降水日数及降水量 | 制图@王朝阳

春雨纷纷的东南秦岭-淮河以南、川滇以东春季降水明显更多,往往可达200mm以上。武夷山-南岭一带甚至可以超过700mm,即单月降水就超过200mm,是华北部分地区的10多倍。

当地春季降水占全年比重一般可达25%,武夷山-南岭一带则高达40%以上,甚至比夏季还多。

当然,降水多只是一方面,如果能够干脆一点“一吐为快”倒也没什么。然而,问题就在于阴雨不断,这可能更令人抓狂。

典型如福州、南昌、长沙、杭州等城市,3、4、5月降水日数(以≥0.1mm降水计)均达到16天以上。

尤其是福州,这三个月降水日数分别为17、18、19天,92天里仅有37天不下雨。武夷山、南岭及罗霄山一带的降水日数更是可达21天/月。即使不下雨的时间,天空也可能是阴沉沉的。

这些地方盛产好茶,绵绵春雨功不可没。

长江中下游地区,冬天阴冷,春天阴沉潮湿让人抑郁。而春雨纷纷之后则是接踵而至的梅雨,再之后是暴雨和暴晒交替的伏旱,可以说是相当艰难了。

正是

楚天不断四时雨

(杜甫《暮春》)

北京北海&武汉东湖 | 制图@王朝阳

春天又到了艳阳高照但干燥无比的华北 VS 春风拂面但阴沉潮湿的东南

你更喜欢哪一个呢?

-End-

撰稿 | 王朝阳

制图 | 王朝阳

原标题:《春天来了,该下雨了?》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