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宗师为何终生不娶

陈岱孙是陈宝琛弟弟陈宝璐的孙子、清末著名外交家罗丰禄的外孙,哈佛博士,西南联大、清华和北大著名教授,也是中国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,被朱镕基总理称作一代宗师。

虽然陈岱孙说他一生只做一件事―――教书。但他的爱情故事却同样精彩。

陈岱孙

在西南联大时,有四位名教授的单身生活是倍受师生们关注,他们是:外文系的吴宓,经济系的陈岱孙,哲学系的金岳霖,生物系的李继侗。

不仅教授们对他们的事开玩笑,而且学生们也拿来作为卧谈会的谈资,甚至还有拿来作文章的,譬如杨振声就写过一篇《释鳏》。

总之,有关他们的逸闻趣事和恋爱故事不断在校园内流传着,几乎成了抗战时期紧张生活的调剂。

金岳霖

陈岱孙和金岳霖是两位终身未娶的教授,金先生未娶的原因世人皆知,而陈岱孙未娶的原因似乎还是个谜,引得他的学生及其他人猜测至今。

许渊冲

许渊冲是我国的翻译奇才。他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,1944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。许渊冲回忆说,在西南联大教学时,陈岱孙才四十多岁,一表人才,身材高大,西服笔挺,课又讲得分外生动,要言不繁,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钻石王老五,让不少女学生怦然心动,联大不少女生谈恋爱找对象,陈岱孙就成了模子和标准。

周培源与王蒂澂

而四十多岁的陈岱孙还没有结婚,是因为和周培源在美国留学期间同时爱上女同学王蒂澂,回国后王蒂澂成了周培源的夫人,导致陈岱孙终身不娶。但陈岱孙跟周培源的友谊未变,倒成了周家的常客。周培源、冯友兰等的孩子都叫陈岱孙为“陈爸”。

据周家的女儿们回忆陈岱孙时说:“在我们眼里,陈爸总是一副模样,高高的个子,挺拔的身材,稳健的步伐,慈祥深邃的目光,喜怒从不形于色。父亲常说陈爸是“gentleman”(绅士派),学问好,为人宽厚、正直。妈妈说陈爸讲故事,听的人肚子都要笑破了,而他依然平静如水,就像什么都没说过一样。我家孩子多,母亲又体弱多病,家里开销大,钱不够用,经常是陈爸慷慨解囊相助。”

而且,陈岱孙与周培源是多年的同事,自1929年始,彼此的友情确实持续了五十多年之久,只是陈岱孙和周培源是否是情敌却是有待考证的。

对此事,陈岱孙先生外甥女唐斯复以及周家的女儿们都是否认的。唐斯复曾特意撰写《失实的故事》一文澄清,认为说陈岱孙和周培源是情敌,是“文革”中的某位“天才”异想天开杜撰的“三角故事”,在北京大学的大字报上作为揭发材料披露。

唐斯复说:“我母亲看了大字报回家问:大哥,这是真的吗?'瞎说!’陈先生回答得斩钉截铁。同一时间,周培源的女儿也回家问妈妈:这是真的吗?得到的回答同样是:'别听人瞎说!’”

其实,一样的名校出身,一样的英俊潇洒,一样的才华卓越,在这两个不相伯仲的男人之间,王蒂澂选了周培源也不足为奇。据说,王蒂澂与周培源的婚姻也极为美满,数十年后,曹禺还对周培源的女儿说:“当年,你妈妈可真是个美人,你爸爸也真叫潇洒。那时,只要他们出门,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就追着看。”他们的女儿说他们“一辈子都没有红过脸”。

当然,陈岱孙究竟有没有爱过王蒂澂,从传闻和否认里寻不出真相。只是,当时光渐行渐远,那段传说里的三个人都一一离世,人们却怀念起那个年代的纯情。

就算陈岱孙真的爱恋王蒂澂又怎么样,他对她的爱恋,不是“婚外情”,不是“第三者插足”,只是一个男子坚守着自己的爱情。

他没有打扰过她的家庭,没有给她造成过困扰,当她有困难的时候,他总是站出来。

他的爱,是纯洁而坚贞的,也是凡夫俗子们所无法理解的,更不是他们所能评判的!

木心

记得早先少年时

大家诚诚恳恳

说一句 是一句

清早上火车站

长街黑暗无行人

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

从前的日色变得慢

车,马,邮件都慢

一生只够爱一个人

从前的锁也好看

钥匙精美有样子

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

木心先生的《从前慢》似乎道出了那个年代人的爱情观:从前慢,你的心锁上,人家就懂了,因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

事实上,在时下这个爱情常被随意抛弃和背叛的年代。那些年,那些福州“情痴”男神的爱情才显得太过珍贵。也许在当今世上,再也不会有人用一生的时光来守望一段已经消失或无望的感情了。但也正因为稀少,才觉得弥足珍贵,足以留与后人道也。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